漢娜:
台灣與印度尼西亞的關係
自1970年初以來,台灣一直與印度尼西亞保持著友好的關係。1971年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因為這一年「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Taiwan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在雅加達成立,而一年前「印度尼西亞商工總會」(Indonesian Chamber of Commerce KADIN)在台北成立。後來在1989年,「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變名為「台北經濟貿易辦事處」(Taipei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TETO),而在台北的「印度尼西亞商工總會」在1994年發展為「印度尼西亞貿易和經濟辦事處」(Indonesian Trade and Economic Office KDEI)。
從此以來,印度尼西亞和台灣也不斷地嘗試擴大其經濟夥伴關係。
1990年代由中華民國政府啟動的「南向政策」(Southern Policy)對於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意味著,台灣與印尼之間的經濟關係已經有了明顯的增加。因為根據這一政策,台灣企業家被鼓勵在東南亞國家投資,並與這些國家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是其中一個國家。
在2021年的時候,印度尼西亞是台灣的第十四大貿易夥伴,是台灣的第十大進口來源和第十六大出口市場。同時,台灣是印度尼西亞的第八大出口目的地國,投資也繼續上升。
不過,除了投資之外,發展援助也成為台灣改善與東南亞國家關係的一種手段。例如,台灣在印度尼西亞保持了一個技術特派團,幫助當地農民提高農業生產力。
也就是說,台灣在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地位也取決於它從該地區引進的外國勞工。就印度尼西亞而言,自2011年以來,台灣已經成為印度尼西亞移民工人的第二大目的地。目前,在台灣有超過24萬名印度尼西亞移民工人。
總之而言,上述台灣與印度尼西亞經濟關係的情況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持續下去。尤其是在2016年開始推動的「新南向政策」(New Southern Policy)下,台灣和印尼之間的經濟聯繫和人民互動有望得到進一步加強。
另外,在軟實力方面,「教育」仍然是印尼與台灣關係的一個重要方面。多年來,儘管這兩國之間沒有保持正式的外交關係,但學術聯繫一直都是兩國合作的支柱。今年,台灣通過「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Taiwan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TETO),繼續向印度尼西亞人提供獎學金。
然後,目前在台灣學習的印度尼西亞學生人數為6,811人。這意味著印尼在台灣學習的外國學生人數排名第三,僅次於馬來西亞和日本。在台灣的印尼學生於2010年5月已經成立了「台灣印尼學生協會」。
此外,台灣還出資於2011年4月在泗水設立了「印尼台灣教育中心」(Taiwan Education Center Indonesia TEC),以幫助在印尼推廣台灣的教育體系。
看得出來,文化聯繫也繼續蓬勃發展。最關鍵的例子是去年8月在「國立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National Taiwan Museum Nanmen Park )舉辦的名為「印度尼西亞 Tempo Doeloe III」的展覽。活動期間,通過表演和服裝展示了來自印尼各地的民族文化,同時在攤位上出貨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食品、服裝和文學作品。
綜上所述,台灣為確保改善於印度尼西亞的關係做出了各種努力。為了獲得印尼政府和公眾更好的認可,台灣不僅培養了自己的經濟資源,而且台灣還在努力投資於其在印度擬下的軟實力。
參考文獻:
Herlijanto, Johanes(2016年12月)。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y and Strategic Relation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Economic Diplomacy, Soft Power, and
Taiwan’s Relations with Indonesia ,2(3),1173-11194。
Rakhmat Dr., Muhammad Zulfikar。The Geopolitiks TGP (2022年12月24日)。Indonesia and Taiwan Relations in 2022。https://thegeopolitics.com/indonesia-and-taiwan-relations-in-2022/
Taipei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in Surabaya(2023年4月4日)。Taiwan-Indonesia Relations。https://www.roc-taiwan.org/idsub_en/post/174.html
關於印度尼西亞的同化政策:
「1966年至1998年是印尼華人黑暗的時間,由於印尼新秩序政府的規則,華人不能表示他們的傳統風俗習慣。華人不能慶祝過年、用中文名字、學華語、等等的事情,而且政府也關閉所有華文學校與華文報社。政府認爲有這樣的辦法華人能順利地跟印尼本地人同化。不過,這件事也使華人的華文能力越來越減少,後來年輕人不會懂華文。1999年起,政府的新規定許可華人再使用華文與做傳統文化的活動。因此,華人能介紹他們的傳統文化,另外有許多華人與本地人開始學華文」。
參考文獻:
胡愛莉(2012)。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學位論文。華文禁令解除後印華文學的發展 — 以印華作協為例,1-115。
阮氏拖——碩一生
題目:印尼跟台灣關係
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國家。印尼與台灣之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交流。兩國之間的關係既有合作也有摩擦,這些摩擦往往源於歷史和政治因素。
20世紀初,台灣是清朝的一部分,而印尼則是荷蘭殖民地。當時的清政府通過了「清國籍法」,使得許多台灣人成為中國公民。這項法律也影響了在荷蘭殖民統治下的印尼華人,使得他們在印尼獲得公民身份變得更加困難。荷蘭殖民政府對印尼進行了一系列的同化政策,試圖將印尼人視為荷蘭人的文化和政治延伸。這些政策包括了華文禁令,該禁令限制印尼華人使用中文,對於華人的文化和教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945年,印尼宣布獨立。1955年,印尼舉行了萬隆會議,這是亞非國家之間的一次重要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印尼積極主張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和合作,並提出了「萬隆原則」。這些原則包括了和平共處、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等方面,為亞非國家之間的關係奠定了基礎。
1996年,印尼政府突然禁止了從台灣進口的武器、毒品和中文出版品。這一決定引起了台灣政府的不滿,並對印尼實施了報復性措施。這場事件最終在印尼總統哈比比上台後得到解決。哈比比領導下的印尼政府與台灣展開了積極的經濟和文化合作。
1966年,印尼總統蘇卡諾(Sukarno)被軍方發動政變推翻。此後,蘇哈托(Suharto)掌權,並開始實行嚴格的軍事統治。在此期間,印尼政府實行了文化大革命和革命輸出政策。這些政策使得印尼社會和文化發生了巨大變化,對外交政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萬隆會議後,印尼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反帝國主義和非對齊政策。1965年,蘇哈托領導的政府宣布退出聯合國,並開始與蘇聯建立外交關係。同時,印尼政府也開始支持東南亞和其他亞洲國家的解放運動,如越南、柬埔寨和菲律賓等國。
然而,蘇哈托政府的統治也受到了國內外的批評。在1970年代,印尼政府在東帝汶進行了侵略,對該國實行了大規模的屠殺和種族清洗。此外,蘇哈托政府還對印尼內部的少數民族進行了武力鎮壓,導致了數萬人的死亡。在印尼的政治和社會變革中,台灣和印尼之間的關係也經歷了許多變化。20世紀初期,許多台灣人移民到印尼,在當地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和事業。這些台灣移民對印尼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並成為了兩國之間的橋樑。
在印尼獨立後,兩國之間的關係開始積極發展。1950年代初期,印尼政府與台灣的商人簽訂了貿易協定,開始進行了經濟和貿易上的合作。
近年來,台灣和印尼的關係一直保持著穩定和友好。兩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等各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不斷加強。
在政治方面,台灣和印尼之間的關係一直保持著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礎。2019年,台灣和印尼簽署了《兩岸和平發展協議》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進一步促進了兩國之間的經貿合作和人民交流。印尼也是台灣“南向政策”的重要合作對象之一
在經濟方面,台灣和印尼之間的貿易額逐年增長。雙方的貿易額從2019年的24.3億美元持續增長,到2020年和2021年分別達到28.1億美元和34.7億美元。印尼也成為了台灣在東協地區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台灣的投資在印尼的制造業、能源、建設等領域也在不斷增加。
在文化和教育方面,台灣和印尼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也不斷加強。台灣的大學和研究機構與印尼的學術機構之間進行了多方面的合作,包括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科研合作等。台灣也在印尼開設了文化中心,推廣台灣文化和語言。
兩國之 間的人民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台灣的旅遊業對於印尼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印尼的學生和華人社群也在台灣學習和生活,增進了兩國之間的文化和人文交流。
人道援助方面,台灣和印尼也經常在災害救援和人道援助方面進行合作。例如,當印尼2018年發生地震和海嘯時,台灣曾派遣了救援隊伍前往印尼提供援助。
另外,台灣和印尼在旅遊、農業、漁業、科技、能源等領域也有合作。例如,在旅遊方面,台灣已成為越來越多印尼遊客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兩國間的人員往來也越來越頻繁;在農業和漁業方面,台灣和印尼也有一些合作項目,例如在漁業方面,台灣和印尼簽署了漁業合作協議,旨在加強漁業資源管理、打擊非法漁業和保護漁民權益;在能源方面,台灣和印尼也有一些能源合作計畫,例如台灣公司參與了印尼的煤礦、天然氣和石油開發等項目。
然而,台灣和印尼之間的關係也存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其中一個主要的問題是雙方對於南海爭議的立場不同。印尼認為南海是其領土和經濟利益的一部分,並且支持東南亞國家在南海的主權問題上團結一致。而台灣也主張自己對南海擁有主權,與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問題上有所爭議。此外,在疫情爆發期間,台灣和印尼之間的關係也受到一些影響。由於台灣並未被世界衛生組織承認為會員,因此台灣和印尼之間的疫情防控和援助合作存在一定的限制。
總的來說,台灣和印尼之間的關係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並且在這些領域上已經取得了一些實際成果。兩國之間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溝通和理解,妥善處理敏感和緊張的議題,並且積極推進各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以進一步加深和巩固兩國之間的友誼和合作關係。
參考資料
1.中華民國—印度尼西亞關係-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 › zh-tw ›中華民國—印度尼西...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2%80%94%E5%8D%B0%E5%BA%A6%E5%B0%BC%E8%A5%BF%E4%BA%9E%E9%97%9C%E4%BF%82#:~:text=%E5%85%A9%E5%9C%8B%E7%84%A1%E5%AE%98%E6%96%B9%E5%A4%96%E4%BA%A4,%E5%95%86%E5%8B%99%E4%BA%A4%E6%B5%81%E4%BA%A6%E5%B1%AC%E5%AF%86%E5%88%87%E3%80%82
2. 臺灣與印尼關係史-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8%88%87%E5%8D%B0%E5%B0%BC%E9%97%9C%E4%BF%82%E5%8F%B2
黎氏錦紅 61084043I
台灣與印尼關係
一、 印尼地區簡介
- 印尼是世界最大群島國家,全國共17,508個大小島嶼,其中約6,000島嶼有人居住。
- 印尼種族至為複雜,多達3百餘種,爪哇人、巽達人、普吉斯人及華人為4大族群。語言多達583種,方言更多;惟獨立後全面推行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目前已普及全國。
- 印尼回教徒占全國人口之86%,是世界上回教人口最眾之國家;天主教徒占3.3%;基督教徒占5.7%;印度教占1.8%;佛教徒占1%。印尼強調宗教自由與寬容,回教徒大多數為溫和派信眾。
二、 印尼華人簡介 - 分為下列四大類:
- 1949年以後由臺灣及中國新移入的移民,能說華語。
- 在印尼出生的華人,曾受華文教育者,能說華語。
- 在印尼出生的華人,受荷蘭文(英文)或當地教育,不諳華語,但還能保留些中華傳統文化及價值觀。
- 在印尼出生的混血華人,不諳華語,生活習慣完全當地化。
三、 民間交流
1. 僑民
- 臺灣在印尼之僑民知名人士包括白嘉莉。
- 出身印尼而已歸化為中華民國國民的知名人物包括:王宇婕與莫愛芳等。
2. 移工
- 在臺灣工作的東南亞移工,印尼人是人數最多的,108 年 6 月底在臺合法居留的印尼籍 25.1 萬人(占 33.1%)最多,職業類別上大多數是屬於「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其他服務業」。
3. 教育
- 至2017年,印尼留臺學生總數為6,453人。在印尼並成立9個留臺同學組織暨總會。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首都雅加達及華人城市泗水分別設立雅加達臺灣學校、泗水臺灣學校;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亦於泗水設立臺灣高等教育中心。並舉辦多屆臺灣印尼高等教育論壇、臺灣高等教育展。
4. 宗教
- 2007年,在臺灣的印尼穆斯林為凝聚向心力及爭取經濟、社會與宗教權益而成立臺灣印尼穆斯林之家,會址設於臺北文化清真寺。
5. 貿易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於印尼首都設立雅加達臺灣貿易中心。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也在雅加達設立駐印尼代表處經濟組。
參考資料:
國情統計通報 - https://www.stat.gov.tw/public/Data/9729162630MKFOK1MR.pdf
地區僑情簡介 - https://www.ocac.gov.tw/OCAC/SubSites/Pages/VDetail.aspx?site=0e9b1957-bdc2-48a5-8d3a-0a6cb60c1f8b&nodeid=1128&pid=6885
中華民國—印度尼西亞關係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2%80%94%E5%8D%B0%E5%BA%A6%E5%B0%BC%E8%A5%BF%E4%BA%9E%E9%97%9C%E4%BF%82#%E6%B0%91%E9%96%93%E4%BA%A4%E6%B5%81
黎氏錦紅 61084043I
一、蒙藏文化中心簡介
成立於民國17年7月11日的蒙藏委員會,106年9月15日配合行政院組織調整併入文化部
本中心核心業務包括:
- (一)推廣蒙藏文化:舉辦蒙藏節慶及藝文活動,保存與傳揚蒙藏文化;
- (二)關懷蒙藏弱勢:照顧輔導在臺蒙藏胞,並結合社福資源網絡,適時提供協助;
- (三)推動臺灣與蒙藏族聚居地區交流:強化與蒙藏族地區文化、學術與教育等交流活動
1. 蒙藏文化館
位於青田街8巷3號之蒙藏文化中心配合更名為「蒙藏文化館」,是全臺唯一專業典藏及展示蒙藏文物之公立場館,館舍建築外觀具傳統藏式特色,,設立目的主要在推廣蒙藏文化,做為蒙藏文物典藏、展示及推廣的基地,每年舉辦各式蒙藏主題展覽、電影放映、文化教育體驗活動,也是目前臺灣地區唯一的一座多功能專業蒙藏文化館舍。
2. 八吉祥
八吉祥──法輪、法螺、法幢、寶瓶、蓮花、雙魚、盤結、寶蓋,是佛教最常用的八件寶物,又稱「八瑞相」或「八吉祥徽」。
此八種寶物皆有深刻的寓意,多以鑄銅、彩繪、石雕、刺繡、油漆彩畫等方式,或作莊嚴具供於佛前,或作圖騰莊嚴法座、法器、殿堂、建築等。無論在藏傳或漢傳寺院,乃至道觀,以及博物館裡,處處可見八吉祥的圖案及實物供具,可見八吉祥深受大眾的喜愛。
3.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藏語:བོད་བརྒྱུད་ནང་བསྟན།,威利轉寫:bod brgyud nang bstan,藏語拼音:Pö gyü Nangdän;蒙古語:Төвөдийн Буддын шашин),或稱藏語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藏區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地理體系,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
在宗喀巴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藏密大盛,在西藏出現了政教合一,由兩位固定的轉世法王統治西藏,分別稱作達賴與班禪。藏傳佛教的流傳地集中在中國藏區、尼泊爾、不丹、印度的喜馬偕爾邦、拉達克、錫金和達蘭薩拉、以及俄羅斯的圖瓦、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13世紀,開始流傳於蒙古地區,至今,蒙古、土、裕固、普米等民族,仍多信奉藏傳佛教。近現代,藏傳佛教逐漸流傳到世界各地。
二、章嘉大師紀念堂簡介
為紀念章嘉大師及傳揚藏傳文化,蒙藏文化館3樓設有章嘉大師紀念堂,妥適保存並展示大師所遺文物,包含宗喀巴大師、阿底峽尊者、密勒日巴、第七世達賴喇嘛等藏傳佛教高僧之相關舍利、法衣布片、普巴杵,以及大師在臺使用的修持弘法器用等共48件,其中知名伏藏師咕嚕秋旺普巴杵推估約有千年的歷史,相當彌足珍貴。
根據歷史記載,章嘉活佛世系起源於印度的阿羅漢尊達,為釋迦牟尼的弟子,五世之後開始轉世於藏區,傳至十三世時,因其出生於青海互助縣紅崖子張家村,而稱其為「張家活佛」,後因康熙覺得「張家」2字不雅,欽賜改名為「章嘉」,至此開始起算為一世章嘉。其後二世章嘉入京弘法,受到康熙、雍正2位皇帝之器重,三世章嘉靈童更是從小在皇居中長大,和皇子弘曆(即乾隆)親如手足。乾隆在位期間更賜封「大國師」稱號(1751年),其尊寵猶在達賴喇嘛之上。
參考資料: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 - https://mtcc.moc.gov.tw/home/zh-tw/intro2
西藏吉祥八寶:見者吉祥增福 - https://www.ctworld.org.tw/buddhism/notes/034.htm
八吉祥 - https://traveltibet.tours/article/detail/28
藏傳佛教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97%8F%E5%82%B3%E4%BD%9B%E6%95%99
1. 僑民
- 臺灣在印尼之僑民知名人士包括白嘉莉。
- 出身印尼而已歸化為中華民國國民的知名人物包括:王宇婕與莫愛芳等。
2. 移工
- 在臺灣工作的東南亞移工,印尼人是人數最多的,108 年 6 月底在臺合法居留的印尼籍 25.1 萬人(占 33.1%)最多,職業類別上大多數是屬於「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其他服務業」。
3. 教育
- 至2017年,印尼留臺學生總數為6,453人。在印尼並成立9個留臺同學組織暨總會。[22]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首都雅加達及華人城市泗水分別設立雅加達臺灣學校、泗水臺灣學校;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亦於泗水設立臺灣高等教育中心。並舉辦多屆臺灣印尼高等教育論壇、臺灣高等教育展。
4. 宗教
- 2007年,在臺灣的印尼穆斯林為凝聚向心力及爭取經濟、社會與宗教權益而成立臺灣印尼穆斯林之家,會址設於臺北文化清真寺。
5. 貿易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於印尼首都設立雅加達臺灣貿易中心。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也在雅加達設立駐印尼代表處經濟組。
蒙藏文化中心簡介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