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
台灣與印度尼西亞的關係
自1970年初以來,台灣一直與印度尼西亞保持著友好的關係。1971年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因為這一年「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Taiwan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在雅加達成立,而一年前「印度尼西亞商工總會」(Indonesian Chamber of Commerce KADIN)在台北成立。後來在1989年,「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變名為「台北經濟貿易辦事處」(Taipei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TETO),而在台北的「印度尼西亞商工總會」在1994年發展為「印度尼西亞貿易和經濟辦事處」(Indonesian Trade and Economic Office KDEI)。
從此以來,印度尼西亞和台灣也不斷地嘗試擴大其經濟夥伴關係。
1990年代由中華民國政府啟動的「南向政策」(Southern Policy)對於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意味著,台灣與印尼之間的經濟關係已經有了明顯的增加。因為根據這一政策,台灣企業家被鼓勵在東南亞國家投資,並與這些國家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是其中一個國家。
在2021年的時候,印度尼西亞是台灣的第十四大貿易夥伴,是台灣的第十大進口來源和第十六大出口市場。同時,台灣是印度尼西亞的第八大出口目的地國,投資也繼續上升。
不過,除了投資之外,發展援助也成為台灣改善與東南亞國家關係的一種手段。例如,台灣在印度尼西亞保持了一個技術特派團,幫助當地農民提高農業生產力。
也就是說,台灣在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地位也取決於它從該地區引進的外國勞工。就印度尼西亞而言,自2011年以來,台灣已經成為印度尼西亞移民工人的第二大目的地。目前,在台灣有超過24萬名印度尼西亞移民工人。
總之而言,上述台灣與印度尼西亞經濟關係的情況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持續下去。尤其是在2016年開始推動的「新南向政策」(New Southern Policy)下,台灣和印尼之間的經濟聯繫和人民互動有望得到進一步加強。
另外,在軟實力方面,「教育」仍然是印尼與台灣關係的一個重要方面。多年來,儘管這兩國之間沒有保持正式的外交關係,但學術聯繫一直都是兩國合作的支柱。今年,台灣通過「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Taiwan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TETO),繼續向印度尼西亞人提供獎學金。
然後,目前在台灣學習的印度尼西亞學生人數為6,811人。這意味著印尼在台灣學習的外國學生人數排名第三,僅次於馬來西亞和日本。在台灣的印尼學生於2010年5月已經成立了「台灣印尼學生協會」。
此外,台灣還出資於2011年4月在泗水設立了「印尼台灣教育中心」(Taiwan Education Center Indonesia TEC),以幫助在印尼推廣台灣的教育體系。
看得出來,文化聯繫也繼續蓬勃發展。最關鍵的例子是去年8月在「國立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National Taiwan Museum Nanmen Park )舉辦的名為「印度尼西亞 Tempo Doeloe III」的展覽。活動期間,通過表演和服裝展示了來自印尼各地的民族文化,同時在攤位上出貨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食品、服裝和文學作品。
綜上所述,台灣為確保改善於印度尼西亞的關係做出了各種努力。為了獲得印尼政府和公眾更好的認可,台灣不僅培養了自己的經濟資源,而且台灣還在努力投資於其在印度擬下的軟實力。
參考文獻:
Herlijanto, Johanes(2016年12月)。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y and Strategic Relation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Economic Diplomacy, Soft Power, and
Taiwan’s Relations with Indonesia ,2(3),1173-11194。
Rakhmat Dr., Muhammad Zulfikar。The Geopolitiks TGP (2022年12月24日)。Indonesia and Taiwan Relations in 2022。https://thegeopolitics.com/indonesia-and-taiwan-relations-in-2022/
Taipei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in Surabaya(2023年4月4日)。Taiwan-Indonesia Relations。https://www.roc-taiwan.org/idsub_en/post/174.html
關於印度尼西亞的同化政策:
「1966年至1998年是印尼華人黑暗的時間,由於印尼新秩序政府的規則,華人不能表示他們的傳統風俗習慣。華人不能慶祝過年、用中文名字、學華語、等等的事情,而且政府也關閉所有華文學校與華文報社。政府認爲有這樣的辦法華人能順利地跟印尼本地人同化。不過,這件事也使華人的華文能力越來越減少,後來年輕人不會懂華文。1999年起,政府的新規定許可華人再使用華文與做傳統文化的活動。因此,華人能介紹他們的傳統文化,另外有許多華人與本地人開始學華文」。
參考文獻:
胡愛莉(2012)。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學位論文。華文禁令解除後印華文學的發展 — 以印華作協為例,1-115。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