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
剝皮寮歷史街區Bopiliao Historical Block
一下,我是從剝皮寮歷史街區官網總結有關剝皮寮歷史街區的最重要的資料。
剝皮寮歷史街區是來台北旅遊時的好去處,位於台北萬華。
漫步於剝皮寮歷史街區, 彷彿暫時遠離都市的喧囂,古色古香的街廓是現今碩果僅存的一條街區, 橫跨清代、日治、民國三個時代, 混合了不同時期建築風格與富饒文化。
近年來,剝皮寮街區的發展除了推廣電影文化與活動及教育,更廣納優質的藝文展演,成為文化體驗平臺的入口,期望串聯在地特色,創造故事的流動與回憶,賦予這個空間更多的意義。
圖片來源@剝皮寮歷史街區官網
剝皮寮的說法:
根據剝皮寮歷史街區官網的說明,「剝皮」一詞的由來眾說紛紜,目前仍舊沒有確切的答案,或以字解釋著眼,認為「剝皮」之名來自於剝樹皮、剝獸皮;另以發音相類著眼,認為「剝皮」即是「北皮」各家說法莫衷一是,仍待進一步的資料加以考證釐清。
剝皮寮歷史街區的歷史背景:
剝皮寮歷史街區是指現在台北萬華康定路173巷、廣州街和康定路這區域,早期發展為煤炭販售集散地而通稱「土炭市」,當時是台北萬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有不少精緻洋房。而後來透過台北市政府的保存,開發作為觀光景點以及可以舉辦小型展覽的空間。
剝皮寮聚落,成形於清代早期,橫跨清代、日治、民國三個時代,混合了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與人文風貌,成為一條足以代表艋舺特色的市街。
配合老松國小(1896年)成立,都市計劃將老松國小旁這段老街保留為學校預定地,實施禁建,也因此遂得保存清領時期的街型與日治時代的牌樓厝。「剝皮寮歷史街區西側修復工程於民國98年完成,係以原貌保存為原則,保留部分建物形貌及街廓,同時於當年取得使用執照,用途歸類於教育使用。
自民國98年開放以來,受到各界關注,透過藝文展覽、教育活動及影視協拍等方式,持續推廣藝術文化教育及文化資產。
如今,為有效活化歷史建物群的使用、優化剝皮寮空間服務,增加訪客駐足停留時間,留下並帶走在地特色深刻印象,各空間用以進行相關藝文特展、電影推廣及文化歷史的宣導教育,希冀剝皮寮歷史街區以不同的能量帶給遊客更新更深更廣的體驗視野,展現街區的獨特魅力,成為舊味新潮相互交織揉合的場域。
總之而言,剝皮寮歷史街區能夠將歷史文化、藝術、教育、生活,這四種領域結合在一起。一進入剝皮寮歷史街區,就有種穿越古代的感覺,能聞到老木頭的味道,讓客人感覺到這個地方經歷了很多歷史和變化。
在剝皮寮歷史街區的網頁上資料豐富多彩。
※更多展覽資訊:剝皮寮歷史街區官網。
而且,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通過下面的連接來深入了解剝皮寮。
https://www.bopiliao.taipei/About/Story#book7/page1
參考資料:
剝皮寮歷史街區Bopiliao Historic Block。https://www.bopiliao.taipei
好好玩台灣。剝皮寮歷史街區|台北鬧區中的清朝巷弄老街|必訪特色&展覽&交通&艋舺美食景點一日遊。
https://www.welcometw.com/剝皮寮歷史街區/#剝皮寮歷史街區|剝皮寮由來、地圖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